2015環境經濟利好政策釋放 環保PPP項目持續推進
2018-12-11
PPP模式帶來了政府職能的巨大轉變,將簡政放權和推進市場化改革緊密結合起來,能進一步提高政府行政效率,充分利用市場力量,發揮社會資本的積極性。隨著越來越多的PPP項目合同加快落實,地方政府也在逐漸適應職能轉變,接受政企雙方平等合作的理念。
2015環境經濟利好政策釋放 環保PPP項目持續推進
第三方治理試點探索積極推進
國家發改委聯合財政部、住建部、環境保護部下發《關于開展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試點示范工作的通知》,同意在北京市、河北省、寧波市等8省兩市部分地區或單位開展第三方治理試點。此外,一些其他地方也在探索實施第三方治理模式。
總體上看,我國中西部地區的甘肅、陜西、青海、山西等地以及河北、上海、北京、福建等環境污染問題嚴重或環保產業發達的地區,高度重視第三方治理模式推行工作,通過出臺政策明確了本地區推行第三方治理的具體目標、重點領域和主要措施等。
從地方試點情況來看,一般為發改部門牽頭、其他相關部門配合的模式,僅上海市和福建省實行環保部門牽頭、其他部門配合的模式。但是,由于第三方治理涉及產等建立了明確的部門任務責任清單,明確牽頭部門和主要參與部門的任務分工業、投融資、財稅等問題,推進過程有一定難度。河南省、黑龍江省和吉林省,有利于試點工作順利推進。
從第三方治理推行的領域來看,多數地區聚焦環境公用設施和企業(工業園區),河北省、北京市和甘肅省等地區正推進農村污染治理領域試點,北京市和上海市將量大面廣的“小散”企業也納入進來,如餐飲、汽車修理等。
環保PPP實施意見出臺,示范項目大力推進
財政部、國家發改委等部委積極推進PPP模式,本年度出臺了相關的指導意見、項目評價指引、示范項目等,PPP立法工作加速推進,《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法(征求意見稿)》也在征求意見。
環保PPP項目實施意見出臺。PPP項目在環境領域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,為更好地指導項目推進,2015年4月9日,財政部與環境保護部聯合印發《關于推進水污染防治領域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實施意見》。
結合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現實需求,在PPP適用范圍上進行了全面拓展,涵蓋飲用水水源地環境綜合整治、湖泊水體保育、河流環境生態修復與綜合整治、湖濱河濱緩沖帶建設、濕地建設、水源涵養林建設、地下水環境修復、污染場地修復、城市黑臭水體治理、重點河口海灣環境綜合整治、工業園區污染集中治理等。不少地方政府也根據國家文件精神,出臺了地方PPP實施的有關配套政策,積極推進PPP模式試點。
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分別在推進PPP示范項目,探索PPP模式的實踐經驗。
2015年5月25日,國家發改委公布首批PPP項目,共計1043個,總投資為1.97萬億元,項目范圍涵蓋水利設施、市政設施、交通設施、公共服務、資源環境等多個領域。所有項目都已明確項目所在地、所屬行業、建設內容及規模、政府參與方式、擬采用的PPP模式等信息,鼓勵社會資本積極參與。
2015年12月16日,國家發改委發布了第二批PPP推介項目,共計1488個項目,總投資為2.26萬億元。與此同時,還對第一批PPP項目進行了更新,保留了繼續推介的PPP項目637個,總投資為1.24萬億元。從項目類型來看,環保PPP項目體量呈小型化,在第二批項目庫中投資金額占比為6%,相比第一批下降了2%,絕對投資額1303億元,下降了20%。與此同時,項目數量卻增加了40%,達到了484個。進一步細分環保投資領域,按照水、固廢和生態環境三大類別劃分,其中污水仍占較大份額,投資額占環保領域總額比例達到75%。
表112015年國家和地方第三方治理政策進展
財政部第二批PPP示范項目于2015年9月29日公布。從項目領域來看,第二批PPP示范項目主要集中在市政、水務、交通等領域。市政領域中,又多以垃圾焚燒發電、城市地下綜合管廊、垃圾處理等項目為主。水務領域中,主要集中在污水處理、河道整治、供水引水等項目。其中,環保相關項目有94個,約占總項目數的50%。
PPP項目在轉變政府職能和引入社會資本等方面初顯成效
PPP模式帶來了政府職能的巨大轉變,將簡政放權和推進市場化改革緊密結合起來,能進一步提高政府行政效率,充分利用市場力量,發揮社會資本的積極性。
隨著越來越多的PPP項目合同加快落實,地方政府也在逐漸適應職能轉變,接受政企雙方平等合作的理念。如2015年1月1日正式運營的池州污水處理類PPP示范項目,政府和社會資本共同出資成立項目公司來投資建設,政府占項目公司20%的股份,政府的職能轉變為監管者角色。這種運作模式減輕了政府投資負擔,打破了社會資本進入公共服務領域的各種不合理限制,鼓勵國有控股企業、民營企業、混合所有制企業等各類型企業積極參與提供公共服務,給予中小企業更多參與機會,激發了市場主體活力和發展潛力。
2015環境經濟利好政策釋放 環保PPP項目持續推進
第三方治理試點探索積極推進
國家發改委聯合財政部、住建部、環境保護部下發《關于開展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試點示范工作的通知》,同意在北京市、河北省、寧波市等8省兩市部分地區或單位開展第三方治理試點。此外,一些其他地方也在探索實施第三方治理模式。
總體上看,我國中西部地區的甘肅、陜西、青海、山西等地以及河北、上海、北京、福建等環境污染問題嚴重或環保產業發達的地區,高度重視第三方治理模式推行工作,通過出臺政策明確了本地區推行第三方治理的具體目標、重點領域和主要措施等。
從地方試點情況來看,一般為發改部門牽頭、其他相關部門配合的模式,僅上海市和福建省實行環保部門牽頭、其他部門配合的模式。但是,由于第三方治理涉及產等建立了明確的部門任務責任清單,明確牽頭部門和主要參與部門的任務分工業、投融資、財稅等問題,推進過程有一定難度。河南省、黑龍江省和吉林省,有利于試點工作順利推進。
從第三方治理推行的領域來看,多數地區聚焦環境公用設施和企業(工業園區),河北省、北京市和甘肅省等地區正推進農村污染治理領域試點,北京市和上海市將量大面廣的“小散”企業也納入進來,如餐飲、汽車修理等。
環保PPP實施意見出臺,示范項目大力推進
財政部、國家發改委等部委積極推進PPP模式,本年度出臺了相關的指導意見、項目評價指引、示范項目等,PPP立法工作加速推進,《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法(征求意見稿)》也在征求意見。
環保PPP項目實施意見出臺。PPP項目在環境領域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,為更好地指導項目推進,2015年4月9日,財政部與環境保護部聯合印發《關于推進水污染防治領域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實施意見》。
結合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現實需求,在PPP適用范圍上進行了全面拓展,涵蓋飲用水水源地環境綜合整治、湖泊水體保育、河流環境生態修復與綜合整治、湖濱河濱緩沖帶建設、濕地建設、水源涵養林建設、地下水環境修復、污染場地修復、城市黑臭水體治理、重點河口海灣環境綜合整治、工業園區污染集中治理等。不少地方政府也根據國家文件精神,出臺了地方PPP實施的有關配套政策,積極推進PPP模式試點。
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分別在推進PPP示范項目,探索PPP模式的實踐經驗。
2015年5月25日,國家發改委公布首批PPP項目,共計1043個,總投資為1.97萬億元,項目范圍涵蓋水利設施、市政設施、交通設施、公共服務、資源環境等多個領域。所有項目都已明確項目所在地、所屬行業、建設內容及規模、政府參與方式、擬采用的PPP模式等信息,鼓勵社會資本積極參與。
2015年12月16日,國家發改委發布了第二批PPP推介項目,共計1488個項目,總投資為2.26萬億元。與此同時,還對第一批PPP項目進行了更新,保留了繼續推介的PPP項目637個,總投資為1.24萬億元。從項目類型來看,環保PPP項目體量呈小型化,在第二批項目庫中投資金額占比為6%,相比第一批下降了2%,絕對投資額1303億元,下降了20%。與此同時,項目數量卻增加了40%,達到了484個。進一步細分環保投資領域,按照水、固廢和生態環境三大類別劃分,其中污水仍占較大份額,投資額占環保領域總額比例達到75%。
表112015年國家和地方第三方治理政策進展
財政部第二批PPP示范項目于2015年9月29日公布。從項目領域來看,第二批PPP示范項目主要集中在市政、水務、交通等領域。市政領域中,又多以垃圾焚燒發電、城市地下綜合管廊、垃圾處理等項目為主。水務領域中,主要集中在污水處理、河道整治、供水引水等項目。其中,環保相關項目有94個,約占總項目數的50%。
PPP項目在轉變政府職能和引入社會資本等方面初顯成效
PPP模式帶來了政府職能的巨大轉變,將簡政放權和推進市場化改革緊密結合起來,能進一步提高政府行政效率,充分利用市場力量,發揮社會資本的積極性。
隨著越來越多的PPP項目合同加快落實,地方政府也在逐漸適應職能轉變,接受政企雙方平等合作的理念。如2015年1月1日正式運營的池州污水處理類PPP示范項目,政府和社會資本共同出資成立項目公司來投資建設,政府占項目公司20%的股份,政府的職能轉變為監管者角色。這種運作模式減輕了政府投資負擔,打破了社會資本進入公共服務領域的各種不合理限制,鼓勵國有控股企業、民營企業、混合所有制企業等各類型企業積極參與提供公共服務,給予中小企業更多參與機會,激發了市場主體活力和發展潛力。